在摩天嶺雄关前,迎着呼啸而过的冷风,我释怀了一段历史。少年时爱看三国,自然是带着蜀汉视角,邓艾之流虽不能算大反派,也是令人讨厌的存在。这次亲自把阴平古道走上一遍,站在裹毡亭边想象当年一滚而下的场景,也终于悟出些英雄气概的豪迈,而后势如破竹,直达成都,也不过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。大概从古至今,兴衰成败自有定数,不可强求,也无需再耿耿于怀罢。
另外再说一个好玩的事情。从红军桥到摩天嶺山脚有10公里车程,全程只有依山而建的狭窄单车道,那么来来往往的观光车是怎么做到互不冲突的呢?参考移动通信,这是一个自适应的动态TDD(时分双工)系统。整个路段被分为40子路段,每段设会车区一个,子路段状态初始化为空闲,一旦有车辆驶入,路段就会动态刷新为上行或者下行,同时司机会通过对讲机通知周边车辆,决策是否在会车区等候避让。可以看出,整个系统设计的关键在于子路段的距离,太长增加冲突概率,太短增加通知频次和会车区开销。另一个问题在于通信方式的选择。一路信号覆盖差,用移动通信不现实,而对讲机有距离限制,距离以外的司机听不到广播通知,刚好降低了系统整体的复杂度,毕竟离得太远的司机并不需要感知子路段的状态变化,这还是一个去中心化的调度系统。那通信距离又该设置多少呢?越想越觉得这里面水很深,头开始痛起来,觉得没那么好玩了。